谭锐汉 桑梓情深系广商 创业维艰筑学堂

发布者:马跃东发布时间:2023-02-21浏览次数:29

梓情深系广商  创业维艰筑学堂

——原广东商学院谭锐汉副院长访谈

 

访谈人:徐靖捷、廖志伟、谌超

整理人:徐靖捷

 

谭锐汉,男,汉族,19279月出生,1951年广东法商大学本科毕业,1952年任中山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1956年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湖北财经学院(后改名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1983年调任广东商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系主任,19933月退休。

谭锐汉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著有《农业中的积累与消费》(农业出版社,1988年)。他在1983年广东财经学院筹备之始就已经是党委班子成员,见证了广财一步步的成长。在条件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早期的领导班子团结奋战,一心要把广商办起来,办好它。

 

一、主动请缨,倾力筹办

我长期在高校从事财经类专业教学,又是广州人,一直希望能为家乡多做贡献。恰逢广东财经学院筹办,1984年,经我主动提出,调动到广州参加广东财经学院的筹办工作。

我们学校在筹办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刚开始,学校可以说是个“三无学院”,没有人、没有书、也没有场地。最早的时候,学校在三元里瑶台的省财贸干校借地办学,没有配套的宿舍,我只能住在临时租用的房子里,每天长途跋涉到学校去办公。到19842月,学校搬迁到了仑头原广州船舶公司技工学校的校址,才算解决了办学场地问题。但学校规模仍然非常小,而且远离市区。为了解决教师的上下班问题,学校开设了一班交通车,每天早上从市区的中山纪念堂发车,送老师们到仑头的学校上课。我每天五点多就起来,赶早班公交车到达中山纪念堂的校车点。当时领导班子和普通老师不分彼此,搭乘同一辆交通车上下班。即使是这样,也会有误时的时候。主要是当时从赤岗到仑头一段路况很差,交通车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回到学校,遇到下雨等天气不好的时候,路面泥泞难走,就会误时,老师就没有办法在上课时间赶回学校。

人员的配备也非常困难。1982-1983年省里在同意筹办广东财经学院的时候,分配来了一批大学生,也从其他学校调动来了一些人,总共就二十几名的教师,还有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他们成为了我们最初到仑头办学的第一批人。1984年,学校成立了企业管理系,并招收一个专科班、一个本科班。我在原单位湖北财经学院的时候是主管教学工作,到了仑头以后,系、专业的建设、教师的引进就由我来负责。

学校在成长,学生在增加,但长期以来,学校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经费不足。所以,领导班子一边坚持在仑头办学,一边谋求更多的机会。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发展得很快,对财经类人才需求很大,商业部就提出在广东办一所商学院。于是,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改名的方式获得商业部的支持,于是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学校名称改为“广东商学院”。1985年,学校成功改名,并获得商业部两千万元资金支持。这笔资金解了学校在赤沙校区建设的燃眉之急。赤沙校区的第一教学楼、办公楼还有学生宿舍,都是在那时上马,并在第二年迎来了新生入学。

3级干部专修科学员毕业典(右三为谭锐汉)

(校档案馆供图,1985-SX1213,1.0002

 

二、理念超前、办出特色

 

1986年,学校搬迁到赤沙新校址办学,秋季学期就在赤沙校区上课了。当时搬过来的一共有四个专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烹饪工程和统计,并新增了审计专业。学校在硬件上可以说是当时省属高校条件最好的之一。首先。新建的教学楼可以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上课,这是当时省属高校中规模体量较大的教学楼。其次,学生宿舍是四人间带独立卫生间,在当时许多高校都还是筒子楼的学生宿舍中,也是一花独秀。第三,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为此专门建立了实验室。我们学校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建立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上,当时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要培养改革开放需要的人才。我在老财经院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财经院校的基础课程我比较清楚,我跟党委一班人讨论过,希望我们在学习传统财经院校优势的同时,突出我们新校的特色。广东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需要突出两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外语,另一个就是计算机。于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就突出这两个板块。1986年,学校投资建设了外语实验室,次年再建计算机实验室。在广东省的高校中,两个实验室都是当时的领先水平。这样我们就把新建的学校,基础薄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了,商学院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较高,每年的英语等级考试,商学院的平均分在省里是名列前茅的,声名远扬。我们把计算机课设置为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较早地接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机型和操作软件,可以说学校的教学理念跟上了时代的潮流。第四,学校建设了条件比较好的教工宿舍。在当时广东的高校中,能够解决教工住房问题的学校不多,我们学校的教工宿舍是新建的,而且按照三房一厅的标准建,就成为了学校寻觅人才、招兵买马的重要。从省内外引进人才的时候,人家看到学校能够解决住房问题,就愿意到我们这个新建立的学校来了!(笑)那几年,暨大、华师、中大都有老师要求调动到我们学校来,暨大的校长还给我写信,说我把暨大的人都挖过来了!(笑)

更名以后,广东商学院得到了发展的机会。1986年,学校应商业部的要求,增设烹饪工程专业,为商业部培养亟需的人才。在大学里面办一个烹饪专业,现在看起来是有一点奇怪的,但这里有个时代背景,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部的人去美国考察,发现粤菜在海外非常有市场,因此提出在广东办一个烹饪专业,要提升烹饪的理论水平,并要求我们学校办出特点来。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实验厨房,聘请广东有名的粤菜厨师作为专业老师。广商烹饪系是当时学生培养层次最高的烹饪专业,这个专业当时的招生情况还是不错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很好,很多当时的学生现在都是著名餐饮企业的骨干。

学校规模大了,管理问题也就多了。由于是从零开始,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都是领导班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出来的。比如说,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打架闹事等行为,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实行夜间值班制,党委成员每周都有一天晚上在学校里值班,就睡在办公室里,以应对突发情况。由于经费紧张,一个人值班一天只有一块钱的补贴,但从未有班子成员抱怨过。大家一心希望学校能够稳定发展。

商业部部长刘毅(左二)参观教学大楼,谭锐汉(左三)等陪同

(校档案馆供图,1988-SX1212,2.0004

 

 

三、学位授权、跨越发展

1988年,第一届招收的企业管理本科生即将毕业,而是否能够授予学士学位,则需要接受省高教局的检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些兄弟学校办了本科专业,却未能通过高教局的检验,无法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当第一届招收的本科生面临毕业时,学校领导班子特别重视此次检验,在学校管理、学生教学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我主抓教学,主要负责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等,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完善上做了许多工作。5月,省高教厅的评估专家进驻学校,对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单位及专业条件逐一对照和检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学校办学及专业的工作汇报、检查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走访了宿舍、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召集了学生、教师座谈。考察结束后,专家组认为学校有较强的领导班子、办学方向正确,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一致同意将广东商学院及其企业管理专业列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和专业。6月,学校成立了由李鸿昌院长任主席、我任副主席的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企业管理系39名毕业生学士学位。我就感到我们做的事情没有白做!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质量问题得到解决,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也标志着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走向成熟,继而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联系我们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图书馆3楼
电话:
020-84096833
档案部
综合档案室:020-84096833
邮箱:gcdagxsg@gdufe.edu.cn
学生档案室:020-84096221
邮箱:xsdas301@gdufe.edu.cn
人事档案室:020-84096856
邮箱:gcrsdas@gdufe.edu.cn
校史部
办公室:020-84096697
校史馆值班室:84096801
邮箱:gcxsg@gdufe.edu.cn
关注我们
广东财经大学 档案馆 版权所有 @2023